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是马良之弟,早年跟随刘备,后成为诸葛亮的重要谋士。诸葛亮对其极为器重,常与之彻夜长谈,讨论军国大事。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马谡被任命为先锋,负责守卫战略要地街亭。然而马谡违背诸葛亮节度,上山扎营,被魏将张郃切断水源,蜀军大败。街亭的失守导致整个北伐计划失败。
虽然诸葛亮爱其才,但为严明军纪,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这一事件成为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也体现了诸葛亮"军令如山"的治军理念。
兵法谋略的悲剧英雄 - 街亭之战的沉思
字幼常 | 蜀汉参军 | 诸葛亮得意门生
马谡,襄阳宜城人,蜀汉重要谋士。深得诸葛亮器重,以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著称。然而街亭之战的失误,使其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提升部队的计略成功率,降低敌方计略效果。马谡的核心特技,体现其善于谋划的特点。
舌战时造成额外伤害,更容易说服敌方武将。反映马谡能言善辩的特质。
提升部队战法发动率和伤害,增加战场指挥能力。
使用计略时成功率提升,能够更好地欺骗敌军。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是马良之弟,早年跟随刘备,后成为诸葛亮的重要谋士。诸葛亮对其极为器重,常与之彻夜长谈,讨论军国大事。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马谡被任命为先锋,负责守卫战略要地街亭。然而马谡违背诸葛亮节度,上山扎营,被魏将张郃切断水源,蜀军大败。街亭的失守导致整个北伐计划失败。
虽然诸葛亮爱其才,但为严明军纪,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这一事件成为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也体现了诸葛亮"军令如山"的治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