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校招季,我满怀希望地投递了多家心仪企业的岗位。简历筛选通过后,我顺利进入了笔试环节。然而,还没来得及动笔做题,系统就提示我“未通过性格测试”。
是的,你没看错——性格测试。那个看似无关痛痒、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的问卷,成了我通往笔试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我迈不过去的坎。
“我以为性格测试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它真的会刷人。”
回想当时,我本着诚实的原则,如实填写了所有问题。当被问到“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是否容易与人争执”时,我选择了“是”。现在想来,也许企业更希望看到的是“阳光”、“乐观”、“团队合作”的答案,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有缺点的普通人。
性格测试本应是帮助企业和个人相互了解的工具,但当它成为筛选的硬性指标时,是否已经背离了初衷?我们是在寻找合适的人才,还是在寻找“标准答案”机器?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校招不仅是能力的比拼,也是一场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适应。下一次,我会更了解这些“隐形门槛”,但同时也希望,未来的招聘能多一些对真实人性的包容。
标签:
校招
性格测试
求职反思
应届生
招聘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