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 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军事成就
统一北方,奠定魏国基础。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征讨乌桓,平定北方边境;赤壁之战虽败,但展现卓越军事才能。
政治改革
推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唯才是举,打破世族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政治主动权。
文学贡献
建安文学领袖,创作《短歌行》《观沧海》等名篇。开创建安风骨,影响后世文学发展。
生平大事记
155年
出生
出生于沛国谯县,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184年
讨伐黄巾
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崭露头角。
192年
收编青州兵
收编黄巾军三十万,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
196年
迎献帝
迎汉献帝至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主力,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208年
赤壁之战
与孙刘联军决战,遭遇重大挫折。
213年
封魏公
受封魏公,建立魏国社稷宗庙。
216年
进爵魏王
进爵为魏王,建立王国官僚体系。
220年
逝世
在洛阳病逝,享年66岁,谥号武王。
历史成就
统一北方
屯田制
唯才是举
建安文学
军法改革
水利工程
陈寿评价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影响
曹操的形象在历史上争议极大,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政治、军事、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争议和魅力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