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见字符(Invisible Characters)是指在文本中存在但通常不显示或不可见的特殊Unicode字符。这些字符不会改变文本的视觉外观,但会被计算机系统识别为不同的字符序列。
常见的不可见字符包括:零宽度空格(U+200B)、零宽度非连接符(U+200C)、零宽度连接符(U+200D)、左至右标记(U+200E)和右至左标记(U+200F)等。
大多数论文查重系统通过比对文本字符串的相似度来判断重复率。当在原文中插入不可见字符时,虽然人类读者看到的文本内容不变,但计算机处理的字符串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原始文本"人工智能"与插入零宽度空格后的"人\u200B工智能"在视觉上完全相同,但字符串序列不同,可能导致查重系统无法识别为完全匹配的内容。
以下工具用于演示不可见字符的工作原理(仅用于教育目的):
虽然技术上可能通过不可见字符降低查重系统的检测率,但这种方法存在重大风险:
学术研究应当建立在诚实、创新和原创的基础上,而非依赖技术手段规避检测。
与其依赖不可见字符等技术手段,不如采用以下合法且有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