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法学或涉及法律分析的论文时,引用法律条文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直接复制法律原文极易导致查重率偏高,影响论文的原创性评价。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方法,帮助你在保持法律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重复率。
不要逐字照搬法条原文,而是先理解其立法目的和核心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示例:
原文:“《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改写:“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若合同一方未依约履行义务,守约方有权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将长条文拆分为多个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逻辑重组。或将多个相关法条整合为一段分析性文字,避免大段引用。
引用真实或假设案例来解释法条的适用情形,既能降低重复率,又能增强论文说服力。
例如:“以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卖方延迟交货构成履行不符合约定,买方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主张违约责任……”
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可用“根据……规定”、“依……之精神”等方式间接提及法条,避免大段原文复制。
例如:“依据我国关于合同违约的相关法律规定……”
对于必须引用的关键词或短句,使用引号标注,并控制引用长度。同时,确保所有引用均按规范格式标注出处(如脚注或尾注)。
注意:查重系统通常对引号内的内容有特殊处理机制,合理使用可减少重复统计。
在引用法条后,加入自己的理解、比较或批判性思考,使内容更具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