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和投稿SCI论文的过程中,重复率(查重率)是作者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很多科研工作者常常困惑:查重系统究竟更关注段落重复率,还是全文整体重复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问题,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论文查重。
主流的查重系统如Turnitin、iThenticate等,采用的是全文比对技术。系统会将您的论文全文与海量数据库(包括已发表文献、网络资源、学位论文等)进行逐字逐句的匹配分析。
这意味着,查重结果既包含整体重复率(整篇论文的相似度百分比),也包含局部重复率(如某一段落、某一句话的重复情况)。
期刊编辑和审稿人首先关注的是全文总重复率。大多数SCI期刊会设定一个阈值(常见为15%-25%),超过该阈值的稿件可能被直接拒稿或退回修改。
例如,某期刊要求重复率低于20%。如果您的论文总重复率达到25%,即使内容优质,也可能无法进入外审阶段。
虽然全文重复率是“硬指标”,但段落或连续句子的高重复率往往更受关注。查重报告会用颜色标注重复区域,连续13个字以上重复通常会被标记为“高度相似”。
如果某一段落重复率过高(如超过50%),即使全文重复率达标,也可能被判定为抄袭或过度引用,存在学术不端风险。
编辑和审稿人会综合评估:
1. 改写而非复制:对文献内容进行意译、重组,避免直接复制粘贴。
2. 规范引用:所有引用内容必须标注来源,使用标准引用格式。
3. 查重工具预检:投稿前使用正规查重工具自查,重点关注高亮部分。
4. 避免自我抄袭:即使是自己的已发表论文,也需适当改写并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