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朗 字景兴
东海郯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经学家。以通晓经学、善于言辞著称,官至司徒、太尉。
原文典藏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拜治中从事。时汉室陵迟,天下大乱,朗乃与徐州别驾赵昱等言于谦曰:"今天下纷纭,豪杰并起,君以州郡之资,欲霸王之业,不亦难乎!谦感悟,乃遣昱奉章诣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朗为会稽太守。
孙策攻会稽,朗举兵与战,策破之,乃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乃诣策降。策以朗儒雅,诘让而不害。后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在职务在宽恕,罪疑从轻,与钟繇并以治狱见称。
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疏劝育民省刑,帝纳之。及即帝位,改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宫。朗上疏谏曰:"夫帝王之居,磐石之安也。而乃数出游猎,非所以光扬圣德,垂则后世也。愿陛下省之。"帝报曰:"览表,具知雅意。朕昔在东宫,及在藩镇,颇事游猎,以娱心神。今即大位,动有礼法,非复昔日之比。然犹不能忘情于田猎,卿此言,深合朕心。自今以后,当不复为也。"
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子肃嗣。初,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肃官至中领军,薨,谥曰景侯。子恂嗣。恂薨,子粲嗣。景初二年,帝追思朗、肃之忠,下诏褒美,复以粲为骑都尉。
评曰: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乎!
典籍等级:史诗
历史价值:★★★★★
阅读量: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