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虞翻 字仲翔
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学者、官员。精通经学,尤善《易》学,为孙权所重。性情刚直,多次直言进谏,虽屡遭贬谪,仍不改其志。著有《易注》等作品,对后世易学研究有重要影响。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少好学,有高气。始为郡功曹,举孝廉,除富春长。孙策平定江东,翻时在家,策闻其名,乃请翻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
翻数谏策,策雅敬惮之。策薨,孙权统事,以翻为骑都尉。翻数以直言忤权,权积不能平,徙翻交州。
翻在交州十余年,年七十卒。翻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尝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此皆欺罔之言,不足信也。"权大怒,徙翻。翻尝乘船行,与道士相遇,道士谓翻曰:"君骨相当仙,但以罪谪,不得上升。"翻笑而不答。
翻有十一子,第三子汜最知名,官至偏将军。
注释解析
功曹:汉代郡守属官,掌管人事选拔。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地方推举孝顺父母、廉洁正直的人才。
交州:汉代十三州之一,包括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
雅敬惮:既敬重又畏惧。雅,甚也。
历史背景
虞翻生活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的时代。他早年在家乡会稽,后受到孙策的赏识。孙策死后,继续辅佐孙权。虞翻以学识渊博、性格刚直著称,虽然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但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格操守。
在交州流放期间,虞翻仍然坚持讲学著述,培养了众多门生,为当地的文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经学,特别是《易》学方面,其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