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文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征四方,未宁厥功。惟宗庙社稷之重,继嗣之统,不可以久旷。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尔其敬哉!"
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
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言南中谣言:"南中有处名云云,汉官无分,汉官无分。"时丞相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闿杀太守正昂,缚送张裔于吴。后主既立,闿益骄恣。都护李严与闿书六纸,解喻利害,闿但答一纸曰:"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
二年春,亮南征,自率步骑由水道入越巂。别遣马忠伐牂牁,李恢向益州。秋八月,亮军至南中,所在战捷。斩雍闿、高定等。孟获收闿余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还至成都,以马忠为牂牁太守,张翼为庲降都督。是岁,魏文帝崩,明帝立。
四年春,皆以亮出军,祁山、斜谷之役,吏民疲劳。是以每亮出,百姓愁苦,而吏不敢言。亮既没,蒋琬、费祎继之,每出,百姓亦愁苦。然亮威名远振,魏人不敢窥伺。蒋琬、费祎虽无克复之功,然边境安静,民不失业。
五年,姜维为大将军,欲复中原,连年出军。百姓疲弊,怨嗟道路。景耀六年,魏大举伐蜀,遣钟会、邓艾分道并进。蜀遣张翼、董厥等拒之。姜维守剑阁,钟会攻之,不能克。邓艾出奇兵,由阴平道径入江油,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闻之,或谓后主曰:"魏兵远来,必不能久,可聚兵守险,以待其疲。"后主不从,遣使奉玺绶降于邓艾。
评曰:后主之任贤相,循理之道,可谓贤矣。然不能亲贤臣,远小人,此其所以败也。然在位四十一年,而无桀、纣之恶,亦可以称守成之主乎!
人物分析
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
历史上对刘禅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他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贤臣辅佐下,维持了蜀汉的稳定;另一方面,他后期宠信宦官黄皓,导致政治腐败,最终亡国。
"乐不思蜀"的典故虽然体现了他的昏庸,但也可能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智慧。在魏国受封安乐公,得以善终,这在亡国之君中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