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基本信息
张悌(?-280年),字巨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官至丞相。天纪三年(279年),晋灭吴之战爆发,张悌率军抵抗,最终战死殉国,成为东吴的末代丞相。
政治生涯
张悌在吴末时期担任丞相,面对西晋的强大攻势,他主张积极抵抗。虽然明知国力悬殊,但仍选择与国家共存亡,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气节与担当。
历史地位
作为东吴的末代丞相,张悌的殉国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终结。他的忠烈精神被后世传颂,成为忠臣义士的典范,在《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有详细记载。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身吴郡张氏,早年以才学闻名,在东吴朝廷中逐步崭露头角。
279年
被任命为丞相,时值西晋大举伐吴,国难当头之际临危受命。
280年初
率军抵抗晋军,在长江沿线布置防线,试图阻止晋军南下。
280年3月
在石头城之战中奋勇作战,最终力战而死,以身殉国。
晋灭吴之战
石头城之战
公元280年,西晋发动灭吴之战。面对晋军的强大攻势,张悌作为丞相,亲自率军在石头城(今南京)进行最后的抵抗。
尽管兵力悬殊,张悌仍指挥将士奋勇作战。在城破之际,他拒绝投降,选择与将士们一同战死,用生命诠释了忠义二字。
这一战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张悌的殉国,象征着三国时代的终结。
时间: 公元280年3月
地点: 石头城(建业)
结果: 城破,张悌战死
意义: 东吴灭亡,三国归晋
历史评价
史书记载
《三国志》评价张悌:"悌性刚烈,有节义,临难不顾,为世所重。" 陈寿在《吴书》中详细记载了他的事迹,赞扬其忠烈精神。
后世影响
张悌的忠烈精神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楷模。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咏叹,将其与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并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传统。
精神价值
在国破家亡之际,张悌选择了与国家共存亡。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