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投稿后发现重复率过高?
全面解析应对策略与修改指南,助您顺利通过期刊审核
问题背景
在向SCI期刊投稿后,许多科研人员会收到编辑关于论文重复率过高的反馈。这不仅会影响论文的送审进度,严重时可能导致直接拒稿。面对这一情况,了解原因、掌握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重要提示: 不同期刊对重复率的要求不同,一般要求全文重复率低于15%-20%,连续重复文字不超过5-8个单词。部分顶级期刊要求更为严格。
常见原因分析
- 文献引用不当:直接复制粘贴参考文献中的描述而未进行改写或正确引用。
- 方法部分雷同:实验方法描述与已有文献高度相似,缺乏个性化表达。
- 自我重复:重复使用自己已发表论文中的文字,未获得授权或未正确引用。
- 常用术语集中:某些专业术语或固定表达方式在查重系统中被识别为重复。
- 图表说明文字:图表标题和说明文字与其他研究相似度高。
紧急应对步骤
- 立即获取查重报告,仔细分析重复来源和具体位置。
- 区分合理引用与不当复制,重点关注连续重复的段落。
- 联系期刊编辑,说明情况并询问是否可以修改后重新提交。
- 制定详细的修改计划,优先处理重复率最高的部分。
- 修改完成后,使用相同查重系统(如iThenticate)进行预检。
- 向期刊提交修改说明和新的查重报告。
有效降重技巧
改写与重构
对重复段落进行同义词替换、句式变换、语序调整,保持原意但改变表达方式。
增加原创性描述
在方法、结果描述中加入更多细节和个性化分析,减少通用表述。
规范引用格式
确保所有引用内容都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如APA、MLA),并添加引号或使用引文块。
合理使用转述
将直接引用转换为间接引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人观点并注明来源。
实用建议: 使用"主动语态"替代"被动语态",拆分长句为短句,增加连接词和过渡语,都能有效降低重复率。
预防措施
- 投稿前使用专业查重工具(如iThenticate)进行预检。
- 养成边写作边规范引用的习惯,避免后期集中处理。
- 建立自己的写作模板,减少对他人文本的依赖。
- 定期更新文献管理软件中的引用格式。
- 请同行对论文进行语言和重复率审查。
总结
发现SCI投稿重复率过高并非绝境,关键在于及时响应、正确处理。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修改,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有效降低重复率。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提升学术写作规范,避免未来出现类似问题。
记住: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石,规范的引用和原创性的表达是每一位科研人员必须坚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