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kes分期怎么分
Dukes分期是一种用于评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局部进展程度的经典病理分期系统,由英国病理学家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尽管现代医学已逐渐采用更精确的TNM分期系统,但Dukes分期因其简洁明了,在临床教学和部分医疗场景中仍被广泛引用。
Dukes分期标准
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Dukes分期主要分为以下四期:
- Dukes A期: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穿透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 Dukes B期:肿瘤已穿透肠壁肌层,侵犯至浆膜下或周围组织,但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Dukes C期:无论肿瘤浸润深度如何,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 Dukes D期:出现远处转移(如肝、肺、腹膜等),或肿瘤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切除。
临床意义
Dukes分期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
- A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约80%以上);
- B期约为60%-75%;
- C期因存在淋巴结转移,生存率降至30%-60%;
- D期预后较差,多以姑息治疗为主。
与TNM分期的对应关系(简化)
- Dukes A ≈ TNM I期
- Dukes B ≈ TNM II期
- Dukes C ≈ TNM III期
- Dukes D ≈ TNM IV期
需要注意的是,Dukes分期未详细区分肿瘤浸润的具体层次(如T1/T2/T3/T4),也未量化淋巴结转移数量,因此在精准医疗时代,TNM分期更为推荐。但在回顾性研究或资源有限地区,Dukes分期仍有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