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kes分期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肠癌)局部扩散程度的一种经典临床分期系统,由英国病理学家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虽然现代医学更多采用TNM分期系统,但Dukes分期因其简洁明了,在部分临床场景中仍被广泛引用。
Dukes分期标准
| 分期 | 定义 | 5年生存率(大致) |
|---|---|---|
| Dukes A期 | 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穿透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 约85%–95% |
| Dukes B期 | 肿瘤已穿透肠壁肌层,侵犯至浆膜或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 约65%–75% |
| Dukes C期 | 无论肿瘤浸润深度,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 约30%–60% |
| Dukes D期 | 存在远处转移(如肝、肺等),或广泛腹腔播散。 | 低于10% |
临床意义
Dukes分期有助于医生判断预后、制定手术方案以及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例如:
- A期患者通常仅需手术切除,无需进一步治疗;
- B期和C期常需术后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D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目标多为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与TNM分期的对应关系
现代医学中,Dukes分期可大致对应AJCC/UICC的TNM分期:
- Dukes A ≈ T1–T2, N0, M0(即I期)
- Dukes B ≈ T3–T4, N0, M0(即II期)
- Dukes C ≈ 任何T, N1–N2, M0(即III期)
- Dukes D ≈ 任何T, 任何N, M1(即IV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