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
智力
98
政治
95
统率
72
魅力
88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早年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乡,后率宗族避难冀州。初平二年(191年),荀彧投奔曹操,任司马。此后为曹操规划统一北方的蓝图,举荐了郭嘉、荀攸、钟繇等大批人才。

生平事迹

公元163年
荀彧出生于颍川名门荀氏,自幼聪颖过人,被誉为"神童"。
公元191年
投奔曹操,被赞为"吾之子房",开始辅佐曹操征战天下。
公元195年
建议曹操奉迎汉献帝至许都,奠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基础。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前,力主抗袁,为曹操制定战略方针,最终取得胜利。
公元207年
支持曹操北征乌桓,彻底统一北方,建立不世之功。
公元212年
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不久后忧郁而终,享年五十岁。

智谋典故

深谋远虑,算无遗策

荀彧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在曹操实力尚弱时,他便预见到了曹操能够统一天下的潜力。官渡之战前,当曹操因兵力悬殊而犹豫不决时,荀彧分析形势,指出袁绍虽强但内部不和,最终说服曹操决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举贤任能,知人善用

荀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他先后举荐了郭嘉、荀攸、钟繇、陈群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曹操曾感叹:"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

坚守汉室,忠烈千秋

荀彧始终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辅佐曹操的初衷是借曹操之力平定天下,恢复汉室。当曹操野心膨胀,意图称王称帝时,荀彧坚决反对,最终因此与曹操产生分歧,以死明志,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气节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