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汉室忠臣
字:文若 | 称号:王佐之才
颍川颍阴人 | 曹操首席谋臣 | 汉侍中守尚书令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少年时便有才名,被南阳何颙赞为"王佐才也"。初举孝廉,任守宫令。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乡,后举家迁冀州。袁绍待他为上宾,但荀彧看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初平二年(191年)离袁投曹。
荀彧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并得到曹操的赞赏。他举荐了郭嘉、荀攸、钟繇、陈群等大批人才,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生于颍川颍阴,出身名门望族
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被比作张良
建议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力主坚持,最终大败袁绍
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赐空食盒,服毒自尽
曹操评价:"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
陈寿评价:"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后世评价:荀彧被誉为"王佐之才",是汉末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既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又有高尚的品格操守。虽然最终因政治理念分歧与曹操决裂,但其对历史的贡献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