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 字子敬
(172年-217年),东汉末年东吴名将、战略家。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
人物概述
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以其远见卓识和外交才能著称。他出身豪族,早年散尽家财,周济乡里,后投奔孙权,成为其重要谋臣。
主要贡献
- 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的战略构想
- 促成孙刘联盟,奠定赤壁之战胜利基础
- 力主借荆州给刘备,巩固联盟关系
- 接替周瑜都督职务,镇守陆口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选段翻译
第一段:初见孙权
译文:鲁肃体格魁梧,相貌奇特,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喜欢出奇制胜的计谋。看到天下将要大乱,便学习击剑骑射,招集年轻人,供给他们衣食,在南山中往来射猎,暗中组织训练,讲习武艺,练习兵法。
第二段:隆中对
译文:鲁肃于是进言说:"从前汉高祖一心想要尊奉义帝却没能成功,是因为有项羽的阻碍。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人物呢?我私下推测,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消灭。为将军您考虑,只有占据江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观察天下的变化。"
第三段:借荆州
译文:刘备于是到达夏口,派遣诸葛亮出使孙权处,鲁肃也返回复命。正好孙权得到曹操想要东下的消息,与各位将领商议,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更衣,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意思,拉着鲁肃的手说:"您想说什么?"
鲁肃生平大事记
出生
鲁肃出生于临淮东城,家境富裕,为人慷慨大方。
投奔孙权
经周瑜推荐,鲁肃投奔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构想。
赤壁之战
力主抗曹,促成孙刘联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借荆州
力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关系。
逝世
鲁肃病逝,享年46岁。孙权为其举哀,并亲自送葬。
人物分析
战略眼光
鲁肃具有超凡的战略眼光,早在孙权初掌江东之时,就提出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都预见到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外交才能
鲁肃是杰出的外交家,在处理孙刘关系上表现出高超的智慧。他深知联盟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总能顾全大局,维护孙刘联盟的稳定。
性格特点
- 慷慨大方:早年散尽家财周济乡里,体现其仁爱之心
- 远见卓识: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制定长远战略
- 顾全大局:始终以联盟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 沉稳持重:处事冷静,临危不乱
历史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鲁肃:"肃为人方严,好学问,节俭,不治产业,轻财好义,多权略。"这充分概括了鲁肃的品格特点。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鲁肃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才能,为东吴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