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人。东汉末年官员,官至扬州牧。出身汉室宗亲,是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后代。
基本信息:
字:正礼
籍贯:东莱牟平
官职:扬州牧、青州刺史
生卒:156年-197年
字:正礼
籍贯:东莱牟平
官职:扬州牧、青州刺史
生卒:156年-197年
刘繇早年以品行端正著称,被举为孝廉,历任郎中、下邳相等职。在汉末乱世中,他奉命镇守扬州,与孙策、袁术等势力周旋,展现了其作为地方长官的责任与担当。
生平事迹
156年
刘繇出生于东莱牟平,为汉室宗亲之后。
约180年
被举为孝廉,担任郎中,开始其仕途生涯。
189年
董卓之乱后,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后升任扬州牧。
193年
与袁术势力在淮南地区展开争夺。
195年
孙策渡江,刘繇与之交战,最终败退。
197年
病逝于豫章,享年42岁。
重大事件
镇守扬州
汉末天下大乱,扬州地区局势动荡。刘繇受命担任扬州牧,肩负起镇守东南的重任。他面对袁术的南下威胁,积极组织防御,维护了汉室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对抗袁术
袁术在淮南称帝野心昭然若揭,刘繇坚决反对,与之展开激烈对抗。虽然实力不及袁术,但刘繇坚守立场,维护了汉室正统。
孙策渡江
195年,孙策率领江东子弟兵渡江作战,刘繇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不敌。这场战役标志着江东地区势力格局的重大转变。
历史评价
《三国志》评价刘繇:"繇性方正,有志节,然暗于当世,不能任用贤才,是以卒见败灭。"
刘繇虽然品行端正,有志节,但在乱世中缺乏识人之明和用人之能,最终未能成就大业。然而,他在乱世中坚守汉室正统,对抗割据势力,体现了其作为汉室宗亲的责任感。
人物特点:
✓ 品行端正,有志节
✓ 坚守汉室正统
✓ 缺乏军事才能
✓ 识人不明
✓ 品行端正,有志节
✓ 坚守汉室正统
✓ 缺乏军事才能
✓ 识人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