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Dukes分期系统详解
改良Dukes分期(Modified Dukes Classification)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局部进展和预后的重要临床分期方法,由英国病理学家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并经后续学者优化形成现代版本。该分期系统简便实用,在资源有限地区仍具重要价值。
改良Dukes分期各期定义
- A期: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穿透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 B期:肿瘤已穿透肠壁肌层到达浆膜下或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 B1:肿瘤穿透肌层但未达浆膜;
- B2:肿瘤穿透浆膜或侵犯邻近器官。
- C期:无论肿瘤浸润深度,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 C1:淋巴结转移限于肠旁淋巴结;
- C2:淋巴结转移至系膜或系膜根部淋巴结。
- D期:存在远处转移(如肝、肺、腹膜等)。
与TNM分期的对应关系
随着国际通用的TNM分期(由UICC/AJCC制定)普及,改良Dukes分期常被映射如下:
- Dukes A ≈ T1–T2, N0, M0(对应TNM I期)
- Dukes B ≈ T3–T4, N0, M0(对应TNM II期)
- Dukes C ≈ 任何T, N1–N2, M0(对应TNM III期)
- Dukes D ≈ 任何T, 任何N, M1(对应TNM IV期)
临床意义
改良Dukes分期有助于:
- 评估患者预后(A期5年生存率约80–90%,D期低于10%);
- 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如C期通常需化疗);
- 便于不同医疗机构间进行疗效比较。
尽管TNM分期更为精确,改良Dukes分期因其简洁性仍在部分国家和基层医院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