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绩出身吴郡陆氏,是陆逊的堂叔。其父陆康曾任庐江太守。陆绩自幼便以孝闻名,六岁时在袁术的宴席上,将橘子藏在怀中想要带回家给母亲,这一"怀橘遗亲"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成年后,陆绩被孙权任命为奏曹掾,后出任郁林太守。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深得民心。陆绩博学多才,精通《易经》,著有《周易注》等著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绩病逝,年仅三十二岁。
在三国志11中,陆绩被塑造成一位典型的文臣形象,高政治、高智力的设定符合其历史形象,是东吴势力中重要的内政人才。
东吴文臣 · 孝廉之士 · 内政专家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官员,官至郁林太守,加偏将军。陆绩自幼聪慧,六岁时于袁术宴席上藏橘于怀,欲归奉母,传为佳话。在三国志11中,陆绩是一位以内政见长的文臣,拥有出色的政治能力和独特的特技。
势力:东吴
兵种适性:枪兵B、骑兵C、弓兵B、兵器A、水军A
身份:文臣、内政官
陆绩出身吴郡陆氏,是陆逊的堂叔。其父陆康曾任庐江太守。陆绩自幼便以孝闻名,六岁时在袁术的宴席上,将橘子藏在怀中想要带回家给母亲,这一"怀橘遗亲"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成年后,陆绩被孙权任命为奏曹掾,后出任郁林太守。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深得民心。陆绩博学多才,精通《易经》,著有《周易注》等著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绩病逝,年仅三十二岁。
在三国志11中,陆绩被塑造成一位典型的文臣形象,高政治、高智力的设定符合其历史形象,是东吴势力中重要的内政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