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论文时,研究内容部分往往容易因引用过多或表达方式雷同而被查重系统判定为高重复率。本文将从写作策略、语言表达和结构设计等方面,分享如何撰写研究内容以有效降重。
1. 理解“研究内容”的定位
研究内容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清晰阐述你具体做了什么、如何做的以及取得了哪些成果。它不同于文献综述,重点在于原创性工作而非已有知识的堆砌。
提示: 避免大段复制他人研究描述,即使是自己的前期成果,也应重新组织语言。
2. 降重的核心写作策略
- 用自己的话表达:即使参考了他人论文,也要通过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
- 变换句式结构: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长句拆分为短句,或合并短句为复合句。
- 替换同义词与术语:在保证专业准确的前提下,使用近义词或不同表达方式(如“影响”可替换为“作用”、“效应”)。
- 调整语序与逻辑顺序:改变信息呈现的先后顺序,如先讲方法再讲目的,或反之。
3. 结构优化降低重复率
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突出原创性。例如:
- 采用“问题—方法—结果—分析”的逻辑链条,避免与他人结构雷同。
- 使用小标题清晰划分研究阶段,增强可读性与独特性。
- 加入流程图、表格或示意图辅助说明,减少文字重复。
4. 引用与改写技巧
必须引用时,遵循以下原则:
- 尽量使用间接引用(转述)而非直接复制。
- 引用后务必加上自己的分析与评价,体现思考深度。
- 正确使用引文格式,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来源。
查重系统通常不检测正确标注的引用,但过度引用仍会影响整体重复率。
5. 实用建议总结
写作完成后,建议:
- 使用专业查重工具预检,重点关注标红部分。
- 请导师或同行审阅,获取修改意见。
- 多次修改润色,逐步提升语言原创性。
记住,降重不是目的,提升学术表达的原创性与严谨性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