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生于东汉末年,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自幼聪慧,四岁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展现了他早年的品德修养。
成年后,孔融因才学出众而闻名天下,被举为孝廉,历任北海相、少府等职。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多次上书议论时政。
然而,孔融的政治理想过于理想化,与曹操的实用主义产生冲突。他多次反对曹操的政策,最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以"不孝"等罪名杀害,时年56岁。
文学成就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其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清峻,语言犀利。代表作有《荐祢衡表》、《论盛孝章书》等。
他的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充满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东汉末年士人的精神风貌。
历史评价
《后汉书》评价孔融:"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但其品格和才学为后世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