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固定描述怎么降重?
有效降低查重率的实用技巧与方法
什么是固定描述?
在学术论文中,固定描述指的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反复出现、表达方式相对固定的语句或段落。例如实验方法、理论定义、设备参数等。这些内容虽然必要,但容易在查重中被判定为重复。
由于多个研究者可能使用相同的方法或引用相同的理论,导致文本相似度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合理降重。
常见的固定描述类型
- 实验步骤:如“将样品置于105℃烘箱中干燥2小时”
- 理论定义:如“熵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
- 设备参数:如“使用型号为XYZ-2000的扫描电镜”
- 标准流程:如“采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
- 公式说明:对经典公式的文字解释
降重核心原则
降重不是简单地替换词语,而是要在保持原意和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改变表达方式。
✅ 保持专业性 ✅ 确保准确性 ✅ 提升表达多样性
实用降重技巧
1. 句式变换法
通过改变句子结构来实现降重,如主动变被动、合并或拆分句子。
原句:将样品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煅烧3小时。
降重后:样品于600℃马弗炉内进行3小时煅烧处理。
2. 同义替换法
使用专业领域内可接受的同义词或近义表达。
原句:采用蒸馏水清洗三次。
降重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
3. 语序调整法
调整信息呈现顺序,但保持逻辑清晰。
原句:实验在室温(25±2℃)下进行,持续48小时。
降重后:为期48小时的实验在25±2℃的室温环境中完成。
4. 概括与具体化
对过于通用的描述可适当具体化;对冗长描述可适度概括。
原句: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降重后:采用MATLAB R2020b对实验数据进行平滑滤波与线性拟合。
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非专业或不准确的词汇替代专业术语
- 不得改变原始数据或科学事实
- 引用他人定义时应正确标注参考文献
- 降重后需通读检查,确保语义通顺、逻辑清晰
⚠️ 警惕“伪降重”:仅替换几个词而句式完全相同,仍可能被查重系统识别为重复。
总结
对论文中的固定描述进行降重,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句式变换、同义替换和语序调整等技巧,在不损害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建议完成降重后使用正规查重系统进行检测,并结合人工校对,确保论文质量与原创性。